铁拄杖,并叙
[宋代]:苏轼
柳公手中黑蛇滑,千年老根生乳节。忽闻铿然爪甲声,四坐惊顾知是铁。
含簧腹中细泉语,迸火石上飞星裂。公言此物老有神,自昔闽王饷吴越。
不知流落几人手,坐看变灭如春雪。忽然赠我意安在,两脚未许甘衰歇。
便寻辙迹访崆峒,径度洞庭探禹穴。披榛觅药采芝菌,刺虎鏦蛟擉蛇蝎。
会教化作两钱锥,归来见公未华发。问我铁君无恙否,取出摩挲向公说。
柳公手中黑蛇滑,千年老根生乳節。忽聞铿然爪甲聲,四坐驚顧知是鐵。
含簧腹中細泉語,迸火石上飛星裂。公言此物老有神,自昔閩王饷吳越。
不知流落幾人手,坐看變滅如春雪。忽然贈我意安在,兩腳未許甘衰歇。
便尋轍迹訪崆峒,徑度洞庭探禹穴。披榛覓藥采芝菌,刺虎鏦蛟擉蛇蠍。
會教化作兩錢錐,歸來見公未華發。問我鐵君無恙否,取出摩挲向公說。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...〔
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 〕
宋代:
曾巩
远民歌舞戴升平,碧阁朱楼照眼明。
乡馔雨余收白蕈,客樽秋后对红英。
遠民歌舞戴升平,碧閣朱樓照眼明。
鄉馔雨餘收白蕈,客樽秋後對紅英。
:
赵崇釠
梅花应只在岩间,无奈官身不可攀。
几度句中寻夜佛,钜灵安得为移山。
梅花應隻在岩間,無奈官身不可攀。
幾度句中尋夜佛,钜靈安得為移山。
宋代:
林干
台教源流远,高明绍梵音。扶桑红日近,华顶白云深。
清磬度山翠,黄花匝地金。三乘示方便,万法总惟心。
台教源流遠,高明紹梵音。扶桑紅日近,華頂白雲深。
清磬度山翠,黃花匝地金。三乘示方便,萬法總惟心。
宋代:
张方平
不必山林远,且离朝市喧。前轩好风月,高客共琴樽。
在所同浮世,何须忆故园。八琼还返事,聊更话根源。
不必山林遠,且離朝市喧。前軒好風月,高客共琴樽。
在所同浮世,何須憶故園。八瓊還返事,聊更話根源。
宋代:
徐钧
王郎百万肆凭陵,谁集渔阳上谷兵。
一剪妖氛河北定,中兴从此创基成。
王郎百萬肆憑陵,誰集漁陽上谷兵。
一剪妖氛河北定,中興從此創基成。
:
王惟一
大道古今一脉,圣人口口相传。奈何百姓不知焉。尽逐色声迷恋。在迩不须求远,何消更遇神仙。分明只在眼睛前。日用常行不见。
大道古今一脈,聖人口口相傳。奈何百姓不知焉。盡逐色聲迷戀。在迩不須求遠,何消更遇神仙。分明隻在眼睛前。日用常行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