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子瞻游径山
[宋代]:苏辙
去年渡江爱吴山,忽忘蜀道轻秦川。
钱塘后到山最胜,下枕湖水相萦旋。
坐疑吴会无复有,扁舟屡出凌涛渊。
今秋复入径山寺,势压众岭皆摧颠。
连峰沓嶂不知数,重重相抱如青莲。
散为云雾翳星斗,聚作潭井藏蜿蜒。
钦翁未到人迹绝,千里受记来安禅。
荒榛野草置茅屋,坐令海贾输金钱。
至今传法破烦恼,饱食过客容安眠。
解装投锡不复去,纷纷四合来乌鸢。
或言此处犹未好,海上人少无烦煎。
天台雁荡最深秀,水惊石瘦尤清便。
青山独往无不可,论说好丑徒纷然。
终当直去无远近,藤鞋竹杖聊穷年。
去年渡江愛吳山,忽忘蜀道輕秦川。
錢塘後到山最勝,下枕湖水相萦旋。
坐疑吳會無複有,扁舟屢出淩濤淵。
今秋複入徑山寺,勢壓衆嶺皆摧颠。
連峰沓嶂不知數,重重相抱如青蓮。
散為雲霧翳星鬥,聚作潭井藏蜿蜒。
欽翁未到人迹絕,千裡受記來安禅。
荒榛野草置茅屋,坐令海賈輸金錢。
至今傳法破煩惱,飽食過客容安眠。
解裝投錫不複去,紛紛四合來烏鸢。
或言此處猶未好,海上人少無煩煎。
天台雁蕩最深秀,水驚石瘦尤清便。
青山獨往無不可,論說好醜徒紛然。
終當直去無遠近,藤鞋竹杖聊窮年。
唐代·苏辙的简介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...〔
► 苏辙的诗(1499篇) 〕
清代:
许传霈
韶华容易水东流,赖有回澜枕石头。同是溪山无尽意,苍苍松荫好贻谋。
韶華容易水東流,賴有回瀾枕石頭。同是溪山無盡意,蒼蒼松蔭好贻謀。
宋代:
陈舜俞
浅深秋色看红叶,高下人烟入翠微。
过岭已怜云满{革登},穿林宁恨露沾衣。
淺深秋色看紅葉,高下人煙入翠微。
過嶺已憐雲滿{革登},穿林甯恨露沾衣。
近现代:
陈三立
寄命湖船带梦游,又依海客恋残秋。
楹书壁挂成千劫,波影花光聚一楼。
寄命湖船帶夢遊,又依海客戀殘秋。
楹書壁挂成千劫,波影花光聚一樓。
元代:
杨允孚
北阙东风昨夜回,今朝瑞气集蓬莱。日光未透香烟起,御道声声驼鼓来。
北阙東風昨夜回,今朝瑞氣集蓬萊。日光未透香煙起,禦道聲聲駝鼓來。
明代:
林熙春
金狮玉简锁棉洋,母氏栖神是故乡。天马当前鞍一轴,云龙数下诰三章。
百年已竭和熊苦,今日方彰却鲊良。春暮不催风雨至,对扬甫毕见天浆。
金獅玉簡鎖棉洋,母氏栖神是故鄉。天馬當前鞍一軸,雲龍數下诰三章。
百年已竭和熊苦,今日方彰卻鲊良。春暮不催風雨至,對揚甫畢見天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