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客不烦两家的成语故事


一客不烦两家

拼音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

基本解释烦:烦劳,麻烦。一个人全部承担,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。

出处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堂远禅师》:“一鹤不栖双木,一客不烦两家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客不烦两家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客不烦两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长嘘短气
豆萁燃豆 三国 魏 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”
斗方名士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
箪瓢屡空 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。”
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色中饿鬼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一个字便是僧,两个字是和尚,三个字鬼乐官,四字色中饿鬼。”
望而生畏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”
敷衍了事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,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,好像我们敷衍了事,不肯出力似的。”
三三两两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》:“行不独自去,三三两两俱。”
刻不容缓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,不独刻不容缓,并且两命攸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