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衣粗食的成语故事


恶衣粗食

拼音è yī cū shí

基本解释恶:坏;衣:衣服;食:事物。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清苦。

出处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》:“崇为尚书令,仪同三司,亦富倾天下,僮仆千人,而性多俭吝,恶衣粗食,食常无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恶衣粗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恶衣粗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束手无策 宋 王柏《鲁斋集》:“士大夫念虑不及此,一旦事变之来,莫不束手无策。”
本位主义 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义,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,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。”
举世混浊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敏而好学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
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
多情善感 唐·陆龟蒙《自遣诗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难忘,只有风流共古长。”
语不惊人 唐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
走南闯北 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:“这年月呀,女人尊贵啦,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。”
海水不可斗量 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新官上任三把火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福军。你新官上任三把火,乱烧一通,迟早要犯大错误呀!”